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24-01-22 06:06:00    来源:
收藏

关于白城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4110日在白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白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下,深入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良好势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预计,同比下同)。

(一)农业生产成果丰硕。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围绕坚决抓好粮食增产这一头等大事,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首年任务扎实推进。推广保护性耕作686万亩,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和稻鱼综合种养应用面积均为全省第1,新建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16亿斤,实现“十二连增”。牧业生产稳定向好。坚持“四化”举措,启动实施“15242”工程,15个在建肉牛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肉牛发展到95万头。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式推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持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4户。吉林梅花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康庄大道等4户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4%,增加值增长5.7%。预计全年分别增长7.5%5.1%。强化要素保障服务。积极参加政银企对接,6户企业共争取授信或投放1.2亿元。组织吉林梅花、安费诺金事达、三一风电等16户重点工业企业参加人才供需洽谈会,408名高校毕业生与相关企业达成签约意向。持续推动入规升级。建立升规企业培育库,昊安新能源、协联热力、华能清洁能源等12户企业序时升规,产值拉动作用明显。成功推动白城市新能源产业集群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填补了吉林西部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空白。助推民营企业发展。成功推动3户企业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户企业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推进“个转企”工作,全市新增“个转企”420户,超额完成全年400户任务目标。

(三)服务业发展稳步恢复。深入落实服务业发展22大工程”,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组织开展“1·8消费节”“9·8消费节”等促销活动300余场,销售额12亿元。接续投放11轮消费券,拉动消费3.7亿元。举办“全民消费季”车展和第八届汽车博览会,共售汽车506台,销售额6236.9万元。开办港原、新景、中农、火车头夜市,平均日客流量2万人次,日销售额30万元。预计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物流体系逐步完善。镇赉、洮南、通榆3个县级客运站初步实现“客货邮”融合发展,全市48个乡镇完成运输服务站建设任务,完成比例64%,建成农村物流网点563个,完成比例61%。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嫩江湾旅游区获评全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辽吉省委旧址纪念馆作为白城党史教育基地,接待近3万人,成为白城历史文化旅游支柱品牌。成功在北京举办“长白天下雪·玩冰到白城”冰雪推介会,展现白城“十二冰”特色旅游资源,冰雪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四)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预计全年增长5%左右。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全力开展项目攻坚,全市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194个,超年初计划6个。按照两张清单加快推进“5+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开复工率达到93.3%,大安天能塔筒、梅花黄原胶、协联1万吨不锈钢设备等36个项目竣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带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247次,对接企业175户,洽谈重点项目112个,全钒液流电池、万华绿色家居产业链等一批项目合作进程加快推进,招商频次、洽谈数量均创近年来新高。紧盯“5+3”目标,开展精准招商,在央地合作座谈会、第十四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八届全球吉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上签约项目20个,签约额达1338.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2%,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科学谋划重点项目。聚焦全市“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四大产业集群”,依托梅花、牧原等龙头企业“强链、延链、补链”精准谋划,突出“三大资源优势”,科学论证、深度包装,谋划储备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03个,总投资2358亿元,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项目储备。

(五)财政金融健康发展。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8.57亿元,同比增加2.04亿元,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68亿元,增长20%;非税收入完成5.21亿元,同比下降5.7%。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1-11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完成1358亿元,增长11.1%;贷款余额完成867.4亿元,增长10.4%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强化234”监测体系,连续7年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累计发放小额信贷7616户、3.6亿元,贷款户数和贷款额均达到全省总量40%以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招聘基层治理专干469人,“三支一扶”52人,引进高层次硕士毕业生45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826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一老一小”纵深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06.97元。为95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通过“小改造”解决“大问题”。新增10个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个农村养老大院、22个社区老年食堂,“公建民营”机构养老项目竣工运营。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完工,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0%的国家标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推动中心医院三甲创建,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稳步推进。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市累计建档142万份,电子建档率94.3%。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造老旧小区38个。供热“一城一网”互联互通工程全部完工。春华园、秋实园相继开园,增加“口袋公园”7处、街路岛头景观300余个、水面1万平方米,形成“湖园相拥、蓝绿相融”风貌。完善公交线网布局,运营班次加密20%,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全域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先锋岗,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形势稳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气象等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效益不高,高质量发展压力仍然较大;项目投资、产业结构、内需消费等方面长期存在的障碍难题,还缺少从根本上破解的创新举措和办法;传统增长动力趋弱,新动能尚未形成支撑;“一老一小”、就医、创业等民生保障仍有短板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应对、克难攻坚,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市委“大干三年、跻身全省上游”奋斗目标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纵深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充分发挥“赛马”机制作用,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扎实推进全市各项经济工作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效。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持续强化项目带动。坚持“项目为王”原则,唯此为大抓招商、上项目。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抓好200个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两张清单抓“5+3”项目,举办好4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春季集中开工仪式,力争31个新建项目开工,56个存量项目竣工率达到80%以上。加快引嫩入白一期、大安灌区二期、高标准农田等一批农田水利项目实施。加快推进“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抓好鲁固直流等28个风电光伏项目,新能源开发规模突破1600万千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工程,聚焦“四大产业集群”,依托绿电园区、化工园区、零碳园区“三大平台”,编制精准招商目录,跟踪推进48个省市经贸交流对接的重点招商项目,力争9个“沪浙鲁粤”签约项目开工建设、18个意向性项目签约落地,全市招引项目数量、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抢抓万亿国债、央企国资加紧东北布局等重大机遇,市县协同争取专项资金、专项债券、重大项目前期经费等支持,主动承接含金量足的试点、示范、创建任务,储备并申报重点项目300个以上。

(二)推进农业稳步发展。突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着力打造农业强市。坚决抓好粮食增产头等大事。大力推广盐碱地综合治理“大安模式”,建设10万亩示范片区。围绕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坚持“四良一智”综合施策,加快释放粮食增产潜力,力争粮食产量迈上120亿斤新台阶,努力实现更大增产。着力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坚持主粮加工线、肉乳加工线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线“三线并举”,推动梅花头部经济产业园区一期、柠檬酸二期开工建设,支持飞鹤乳品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扩大通榆天意杂粮速食面产能。开工建设中粮700万头生猪项目,打造国家级绿色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基地。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持续抓好以肉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建设,坚持“四化”举措发展肉牛产业,加强钱、精、医、舍等服务保障,完成德信引种扩建工程,稳步推进万头养殖基地建设,力争肉牛发展到120万头。

(三)提升工业主导地位。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扩量提质的关键,持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完善运行监测体系。强化七个县域经济、三个重点行业、百户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分类施策、靶向指导,稳增控减、保强扶弱,多方面寻求突破。重点加强较大增量和减量两类企业运行监测,以重点企业稳定生产保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融链,推动工业升级改造示范、重点产业链“搭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等企业技改项目落地。推荐符合国家、省支持方向的项目,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成来电气、重通成飞等企业技改升级。加强重点企业培育。持续关注升规培育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切实推动一批企业入规升级。深入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发挥六大领域服务企业专班作用,全力做好“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深度承接服务业发展22大工程”,推动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补短板。加强服务业项目建设,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50个以上,强化调度服务和要素保障,力促早开工、快建设。做好20户规上企业和19户近规企业培育,努力填补行业空白,形成更多增量。积极争取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持续开展助企纾困活动,形成政策合力,实现服务业稳步发展。促消费。充分利用省级消费券资金和市级财政配套资金,开展消费券促销,带动大众消费。举办第二届白城市进口商品展,组织春、秋季汽车展会和第九届汽博会,引导消费升级。以“多彩夜鹤城”为主题,打造“夜购”“夜食”“夜读”“夜娱”集聚区。兴旅游。重点推进城四家子遗址保护利用、洮北区文体活动中心、洮南深溪里旅游度假区等文旅项目建设。开展乡村旅游季、避暑休闲季、冰雪季等系列活动。赴浙江嘉兴等地开展旅游营销推介,全面加大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宣传力度,持续打好、打响特色旅游“绿色生态”“红色历史”两张牌。

(五)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坚持“质效并重”理念,努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重点推进土地指标入库,力争年底前实现出售。做好208户重点税源企业分析监测,及时发现、分析、解决难点问题,努力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紧扣年初增收方案,强化部门间通力协作,按月调度进展情况,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实现增收目标。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和运转支出,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审核新增财政支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落实落细化债工作。通过预算保障、盘活资产、国企经营、争取资金、减压支出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落实、落细化债举措,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化债,自我加压加担,尽早实现市本级隐性债务全部清零。

(六)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动社会事业,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做好就业创业服务。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办好零工市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持续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养老体系。持续实施“瀚海励学”“情暖万家”“慈善义诊进村居”等慈善活动。推动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抓好38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广“托幼一体化”,扩大普及普惠、优质安全的学前教育供给,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85%。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参保工作,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抓好乡村博物馆建设。持续开展“快乐运动 幸福鹤乡”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全面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应急、老龄、气象等社会事业。



主办:乐动体育滚球_乐动体育app-注册*平台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