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21-01-18 09:56:00    来源:
收藏

通榆个性化服务让乡村版权“神经末梢”活起来

 

从当初“不清楚、不了解”,到后来“想知道、要弄懂”,再到如今“明白了、要去做”,不到一年时间,通榆县乡村“手艺人”变成了受版权保护的“文化名人”,这其中的过程,通榆县版权工作服务站的个性化服务功不可没。

“我一个农民写快板儿作品好几篇了,还第一次听说这个还有版权呢,这真是新鲜啊!”手里拿着倡议书的通榆县边昭镇靠山村农民李希龙听完志愿者们的讲解兴奋地说道。

针对人们对乡村版权认知匮乏这一短板,通榆县版权工作服务站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周”主题活动,于202010月,在全县20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多层面开展乡村版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

与此同时,利用通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众号,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发出争当民间艺术智慧成果版权保护的宣传员、践行员、示范员、信息员“四大员”的倡议。要求各文明实践所(站)及时下载并密集的运用手机微信联络群、QQ群、朋友圈、电子屏、乡村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反复宣传、倡议发出动员,通过“霸屏”“霸眼”“霸耳”“霸脑”,倡议的热度迅速攀升,成功地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兴趣点和关注度。

有了农民群众的关注,又怎么让大家都能看得懂呢?

通榆县版权工作服务站采用分众化的宣传互动学习。一方面,利用中心公众号开设了乡村版权宣传周专题版块,连续推出3期版权小常识,精心摘录了省版权局《帮你认识版权》读本中最基础、最直接、最迫切需要社会公众深入了解的内容,多屏立体化推送发布。同时,在建立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微信群中,定时由专人就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各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者将倡议书、小常识印成宣传单发放到农民手中,面对面的做好相关知识的讲解。为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各所、站还有组织地发动群众积极开展自学、帮学和小组集中学习,将版权基础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真正让农民群众看懂了、明白了。

“你好,我这几天用滴胶和金属丝做的烟灰缸,这个可以申请版权吗?”位于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哈拉毛头村哈拉毛头前屯的谭喜娟在县“非遗团队”微信群里向工作人员咨询着。

为不断提升版权管理和服务水平,2020年,通榆县版权工作服务站结合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采取“网上申请+线上填报+上门服务”的人性化工作模式,搭建起线上线下宣传平台。谭喜娟就是借助通榆县乡村版权保护学习交流会的契机,加入了全县新建的“非遗团队”微信群,微信群不单只是交流一些版权知识,还开展版权咨询登记活动,设立版权登记有关事项咨询电话,鼓励广大著作权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并积极主动申请登记作品版权,用实际行动保护知识产权,抵制侵权盗版。

而对有困难不能来工作站,且填写困难的人群,工作人员就一对一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帮助填写,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作品版权登记材料的申报工作,大大方便了群众。针对个别年龄大、使用老年机、条件不便的作者,他们就组织人员开展上门宣传登记服务。志愿者身着红马甲耐心细致地宣传和解答相关版权知识,赢得了群众认可。

截至目前,通榆县版权工作服务站已为域内非遗传承人、农村文化人、传统手艺人开展文化艺术作品版权申请登记服务,已完成登记包括文学、美术等各类作品83项。

为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力度,打造版权保护绿色环境,通榆县结合“扫黄打非”“剑网2020”专项行动,严打盗版侵权违规行为,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思想安全,促进乡村文化“枝繁叶茂”。2020年将县法院、检察院纳入“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行政、司法相衔接的版权保护体系,加大力度打击仿冒侵权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联合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公安局、县委网信办等部门,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集中行动,对县域内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实时监控,着力规范网络版权传播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与此同时,坚持正本清源,着力打造“文化执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模式,整合“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资源,破解农村文化市场监管薄弱问题。加大巡查力度,连续多次开展集中整治和排查出版物市场,对文化市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主办:乐动体育滚球_乐动体育app-注册*平台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