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15-05-05 10:47:00    来源:
收藏

2009年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五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建设”、大力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为主线,以推动白城加快振兴为己任,克服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奋力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20.7%。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7557元,比上年增长18.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2.0:39.2:38.8调整为19.4:42.7:37.9。2009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9.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3.6%。

  财政收支实现平稳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15.8%。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亿元;公共安全支出4.2亿元;教育支出13.3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4亿元;文化体育及传媒1.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9亿元;医疗卫生6.8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7.4亿元。交通运输2.2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上年较高的基础上有所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5,比去年下降6.4个百分点。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4.7%;居住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食品类价格下降2.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了0.5%和1.7%。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1.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低于省定目标0.7个百分点;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1000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个,完成年计划的100%;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0%;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1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09.1%。异地转移就业29.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8.7%。

  农    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农业产值70.9亿元,同比增长6.8%;畜牧业产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4.1%;渔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40.7%;林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2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4.3%。2009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市粮食总产量251.3万吨,同比下降19.6%, 其中:玉米产量151.7万吨,同比下降15.6%;水稻产量68.9万吨。同比下降9.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3.8万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0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5.0万公顷。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肉类总产量25.0万吨,同比增长5.7%;禽蛋产量10.9万吨,同比增长10.1%;牛奶产量26.7万吨,同比增长23.2%。

  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09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65户,同比增长10.6%,加工产品共有17系列710个。全市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35万吨,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40%。粮食加工量达90万吨,同比增长8.7%。到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92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22.7亿元,新建农业科技园区23个、扩建农业科技园区12个。截止目前,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到107个。全市庭院经济发展农户达到22.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0.0%,户均收入达1726元。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启动省、市、县、乡推进村100个。共争取省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1963.2万元。各级推进村围绕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共规划项目411个,共完成投资16.4亿元。

  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4个,有机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185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全市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7.3,比上年提升23.3个点。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8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其中重工业为99.6%,轻工业为98.6%。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86.4%、100.9%和98.8%。。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民营企业236户,占总户数的84.6%,比上年末增加55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4%,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建筑业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5.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4%。

  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5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26.8亿元,同比增长33.9%;农村投资完成121.7亿元,同比增长31.4%;房地产投资完成5.6亿元,同比下降28.5%。

  投资规模扩大,大项目强劲支撑作用继续显现。2009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为594个,比上年增加180个,同比增长43.5%,完成投资341.7亿元,同比增长35.7%;10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526个,比上年增加169个,完成投资338.2亿元,同比增长36.0%。

  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5.1亿元;零售业零售额99.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4亿元。 按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2.7亿元,增长17.8%;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6.0亿元,增长3.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8.0亿元,增长30.0%。

  对外经济

  受金融危机影响,对外贸易额下滑。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210万美元,同比下降28.6%。其中,进口1455万美元,同比增长34.3%;出口6755万美元,同比下降35.1%。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40项,实际到位域外资金252亿元,同比增长26.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6502万美元,同比增长79.4%,其中直接利用外资4985万美元,同比增长122.5%;间接利用外资1517万美元,同比增长9.6%。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截至200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944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185公里,省道856公里,县道733公里,乡道3623公里,专用公路33公里,村道3514公里。2009年全市公路专业养护里程1331公里。其中干线公路养护里程807公里,农村公路养护里程524公里。全市公路专业养护里程中,洮北区辖区内完成175公里,大安市境内完成205公里,镇赉县境内完成333公里,洮南市境内完成258公里,通榆县境内完成361公里。“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134公里。其中,洮北区改建130公里,洮南市改建310公里,大安市改建286公里,通榆县改建172公里,镇赉县改建236公里。

  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109万吨,货运周转量155337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907万人,客运周转量89770万人公里。

  年末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4182公里,增长42.4%。程控、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2.5万门。全市公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2.0万户。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7.0万户。全年邮政业务总量930.5万元,发送函件93.5万件,特快专递9.8万件。

  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年初以来,通过两次交易会和东北亚博览会,完成了宣传任务。同时积极拓展旅游业务对接平台,邀请大连市旅游企业领导到白城进行业务交流,组织全市旅游企业与大连同业对接,开展对外洽谈,做好了企业对接工作,提高了我市旅游业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旅游业务合作领域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我市旅游资源力度。通过精心策划,组织了洮南市的草原之夏系列活动、镇赉县大岗林场杏花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的观鸟节和荷花节、镇赉县城内的“四十年乡情——北京知青重游镇赉”活动以及“镇赉人游镇赉”活动、大安市嫩江鱼美食节、镇赉县哈尔淖冬季捕鱼节、嫩江湾冬季冰雪节等各项活动。同时以特殊民族风俗,成功举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赛马比赛活动及首届那达慕暨德顺蒙古族乡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

  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4家,旅行社14家,AAAA级景区2处,AAA级景区1处,AA级景区4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5.8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旅游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1.5%。

  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5.5亿元,比年初增加56.1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49.3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4.4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4.7亿元,比年初增加1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5.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5.7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21.9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6.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7亿元,农业险保费收入0.7亿元。全市赔款给付金额1.7亿元。其中: 人身险给付金额0.2亿元,财产险赔款金额0.9亿元,农业险给付金额0.6亿元。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0%。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喜人。全年共储备各类项目126项。全市共向国家、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52项,同比增长1.6倍。其中工业19项、农业28项、社发5项,到12月底,已立项17项,占计划33%,争取项目资金765多万元。2008年列入省科技创新资金的4个项目已经申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协调县里争取了国家项目2项和省里项目5项,争取资金额达565万元。组织实施了2009年市本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工作,支持项目17项,投入项目资金80万元。推荐2个项目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积极培育和认定一批科技型企业及民营科研机构,新增认定科技型企业及民营科研机构2户,总数达到了78户。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当年招生2429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6561人;中等职业学校当年招生2809人,在校学生9494人。

  积极发展高中教育。今年高考,我市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9年,全市参加高考人数为11967人,其中文科普本进线人数为1261人,占33.1%,重点进线人数为172人,占4.5%;理科进线人数为5006人,占61.4%,重点进线人数1077人,占13.2%。

  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普通初中招生20706人,在校初中学生63872人,毕业生19755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10453人,在校高中学生30045人,毕业生11215人;小学当年招生17686人,在校学生113045人,毕业生2080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869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档案事业成绩斐然。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5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6个。全市现有广播节目5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0%;全市电视节目6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市本级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1.1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47个,其中,医院32个,卫生防疫机构10个,妇幼保健站(所)6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901张,比上年增长6.8%,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962张,比上年下降37.0%。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931人,医生4229人。每万人拥有医生20.8人,拥有医院床位34.0张。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年内通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8.6%。全民健身工程初具规模,共有体育健身广场8个。

  参加省内各项赛事成绩突出,全年各级体育赛事中,共获得金牌31枚,银牌19枚,铜牌22枚。共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30人。

  环境保护和治理

  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0.183毫克/标立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51.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67.5分贝,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水环境治理状况良好,辖区内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三类水体功能区的要求。

  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人次,检查企业1200户次,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的单位分别进行了限期整改、关停、搬迁和取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共完成减排COD 11600吨、 SO2 500吨,已通过国家环保部复核验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限额以内,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框架体系进一步巩固。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2万公顷,占辖区面积比重达到12.12%,生态自然保护监管能力得到加强。

  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全面实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廉租房建设、供水管网改造、供热管网改造等七项民生重点工程。2009年,七项工程完成投资12.2亿元。完成计划的100%,比2008年计划投资增长36%。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面积7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9.6亿元;市区廉租房建设工程,开工面积14.45万平方米,竣工8.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7亿元;乔家街道路配套工程,完成部分拆迁工作和长庆南街道路拓宽改造,完成投资4500万元;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铺设供水管网4.8公里、改造面积36万平方米,标志着我市铁东区5000余户居民结束了没有安全饮用水的历史,这也是我市乃至全省九个市(州)中城区内最后一块接入自来水的区域,完成投资540万元;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完成管网改造23公里,完成投资2600万元;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00万元;污水处理工程,市污水处理厂已出售,部分管网配套工程正在完善建设,完成投资280万元。

  市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8.9平方米,用水普及率、供热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91.67%、82.55%和82.6%。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1.46%。

  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新进展,《白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方案》进入论证阶段;加强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发放房屋所有权证9050证,档案入库率达100%;完成2个县(市)城镇村体系规划评审工作,完成2个“百镇建设工程”试点镇和8个省级推进村、1个国营农场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27个镇和10个乡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规划编制率分别达77%和30%;完成供水1100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加强了节约用水管理,计划用水下达率和水表安装率均达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50.6%。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0万人,农业人口12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51人,出生率为8.3‰;死亡人口9568人,死亡率为4.7‰;全年净增人口7283人,自然增长率为3.1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9年,居民储蓄增量高于上年,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8099元,比上年末增加1148元。

  据抽样调查,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6元,比上年增长11.0%。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1平方米,同比增长3.3%。200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37元,比上年增长0.5%。

  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7.2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16.4万人,占参保人数的95.0%。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达5.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4亿元,增长8.0%。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0.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8亿元,增长了19.5%。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月人均养老金达到912元。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8.9万人。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4万人,其中:大学生参保1.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3.2万人;农民工参保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3.2万人。

  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万人,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0.6万人。征收失业保险费336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3万元,增长7.0%。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低保对象21.7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9.7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2.0万人。全市收养类单位年末床位7118张,收养5283人。全市有救助站5个,全年救助4911人次。全市社区服务设施180处,社区服务中心24个。农村敬老养老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注: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金额

 

 

 

 

 

 

×100%

 

 

 

 

 

 

总支出金额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白城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主办:乐动体育滚球_乐动体育app-注册*平台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