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 宋佳 张雅茹:国际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图景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11-14浏览次数:10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旨在通过构建以学校为圆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的“教联体”,促进家校社的有效协同,确保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受到世界多个国家重视,汇聚各方力量支持教育发展已成为共识和行动。——编者

  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或家庭一方的事情,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同样重要,在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放眼全球,世界多个国家关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出台了多个倡议、项目、活动、指南等,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文化艺术教育、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挖掘社会、家庭和学校资源,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协同促进学生发展。

联责任: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是协同育人的主体,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只有促进各主体协同发力、同向同行,才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是提供政策支持,凝聚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共识。2022年8月,英国“家长共同体”(Parentkind)、学校和学院领导协会、英国中小学校长协会联合发布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学校合作伙伴关系》指南,旨在帮助英国所有学校建立适应21世纪社会的家校合作伙伴关系,进而推动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全面的教育系统,为所有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该指南强调,通过四种方式可以建立有效的家庭学校合作伙伴关系。具体方式包括采取全校参与策略、建立家校之间有效和定期的双向沟通、支持家庭—学校学习、让家长参与学校生活等。与之相应,2024年9月,新加坡教育部更新了《家校合作指南》,并提出“健康育儿”倡议。同时,新加坡教育部决定优化各校应用学习项目、生活教育项目的实施方法,支持学校自主管理和推进这些项目,并强调通过家长中心这一网站进一步简化校内行政工作。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发起“区域学校协作活动”倡议,鼓励社区广大居民和家长参与其中,共同支持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推动以学校为核心的区域建设,以激发社区活力、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协作内容包括学校支援志愿服务、课后儿童教室、区域未来塾、周末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支援活动等,旨在形成家校社共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二是提供条件保障,推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和运行。2024年4月1日,巴西政府颁布第264号法令,明确实施“学校与社区计划”。该计划面向巴西各级公立基础教育学校,由国家教育发展基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行为,培育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与教育工作者的伙伴关系,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提高公共教育质量。自2023年起,韩国京畿道教育厅便致力于推广“共享学校计划”。为确保其顺利推进,韩国京畿道共享学校在多个地区设立了试点支持办公室,并根据地区特点进行分类,以充分发挥每个区域的独特优势,提升当地教育水平。这些办公室不仅提供教育支持,还成为连接学校、社区和教师的桥梁,以期让“走出去就是一所共享的学校”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样,由爱尔兰全国小学家长委员会和爱尔兰小学校长网络联合发起的“爱尔兰合作伙伴学校计划”,使学校得以与当地社区开展合作,助力孩子们取得更好成绩。德国柏林儿童基金会的家校社合作育人案例受到广泛关注。基金会不仅提供餐食和课后辅导服务,还努力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关系,从其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帮助。

联资源:拓展教育内容边界和形式

  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需要依托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联结与整合,加强各协同主体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丰富教育知识体系。拓展教育边界,意味着要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入手,在传统课堂学习之外,解锁经典老虎机游戏_亿万先生老虎机-【娱乐官网】@性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STEM教育等的“新式课堂”。

  一是充分利用家校社优势资源,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从2024—2025学年开始,加拿大魁北克市将性教育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并为此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由新西兰环境部牵头、得到新西兰多家机构支持的“全国环境学校计划”,旨在连接学校、当地知名建材零售店、建筑企业等资源,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法国文化部致力于将教育从校内延伸至校外,推出了包括“这是我的遗产”、“文化之夏”、“走出书本”在内的国家计划和部门项目,各类文化组织在艺术创作、遗产保护、艺术教育、公共阅读、媒体与公共视听等多个领域为年轻人提供服务。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实施了校园STEM专家计划,旨在将教师与STEM专业人士联系起来,借助STEM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通过双方合作将现实世界的STEM内容引入课堂。

  二是打破传统物理空间局限,创新课堂形式。巴西教育部实施的“学校与社区计划”通过讲习班、游学项目、学校—家庭—社区联合工作坊等,扩展校外课堂,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芬兰的“现象式学习”借助各种社会场域,因地制宜设计各类课程。学校依托当地自然场域,如森林、湖泊等,构建半开放或开放的主题空间,设计“现象式”主题探索课程,帮助学生在真实空间和混合空间下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各种社会交往。此外,芬兰注重打通社会中的企业资源,为学习者职业生涯提供指引,培养学习者创业技能。学校与周边的社会资源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工作见习等多种机会。芬兰学校还会邀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分享他们的职业故事。孩子们面对面提问专家,甚至去到相关工作场域进行实地参观,打通学校和实际生活的“围墙”。

联空间:拓宽家校社融合互动平台

  学校、家庭和社会间的交流互动对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从主体而言,家校社均应健全多边沟通联系制度。从形式而言,线上线下沟通平台的灵活使用有助于各方及时深入“对话”。

  一是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增进家校社深层联系。在瑞典公共卫生署、斯德哥尔摩市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支持下,“ABC家长会”(Alla barn i centrum,简称ABC,意为“所有孩子在此中心”)项目为0—18岁孩子的家长提供知识服务,学习内容包括经典老虎机游戏_亿万先生老虎机-【娱乐官网】@父母身份、性别平等、儿童发展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知识和研究。同时,学习内容也会基于家长愿望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结果表明,“ABC家长会”对儿童健康和发展有积极影响。此外,斯德哥尔摩市为家中有3—18岁孩子,且时常与孩子发生争吵的父母启动“彗星计划”,以帮助此类家庭的父母获得相应指导,习得与孩子互动的新方式,在改善亲子关系的同时,建立起更好的家校社关系。比利时弗兰德斯国际学校的“开门政策”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生活,学校定期举行社交活动,如野餐、文化庆祝活动、家庭欢乐日等,将家长、学生和教师聚集在一起,营造热情且包容的交流氛围。无论是在组织活动、支持课堂活动还是在委员会任职方面,家长的参与都促进了家庭与学校更紧密的联系。家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协同支持系统。

  二是搭建线上沟通平台,促进家校社互动反馈。新加坡教育部联合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特别开发了“家长门户”(Parents Gateway)应用程序,通过数字化方式整合信息,为家校沟通提供便利。巴西教育部面向各级教育管理人员组织召开线上会议,提供针对“学校与社区计划”管理方面的基础培训,以及开展“预防暴力:校园日常环境中的沟通挑战”等线上公共讲座。澳大利亚一些学校围绕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是经典老虎机游戏_亿万先生老虎机-【娱乐官网】@与同事、家长和社区进行专业互动的要求,将家长和社区作为学校教学文化的一部分。教师不仅通过分享教学策略,如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等,来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还邀请家长参与真实的评估过程,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学习需要。此外,教师还在线收集家长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同时,学校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要求教师通过专业对话方式改进学生学习表现。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作者单位分别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育学院)


链接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1/14/content_144748_17986401.htm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